[西岸嘻哈名人堂] 第七集: Ant Banks 與 Dangerous Crew

生涯早期 - MC Ant 與 MC Pooh
Ant Banks 的音樂之路始於 1980 年代中期。當時仍是青少年的 Ant Banks 已經開始發行獨立音樂,與好友 MC Ant 共同打造出「Oaktown Funk」風格。1985 年起,兩人合作錄製了許多四軌錄音帶作品,例如《Dance Floor》、《Feel the Bass》及《M.C. Ant & Ant Banks》等歌曲。
1988 年,他們正式發行首張專輯《M.C. Ant The Great》,與 DJ Terry T 共同製作,透過 Raw Dog Records 發行。他們會直接在車子後車廂販售,透過校園和街頭傳播出去,這些卡帶迅速獲得當地關注,達到超過 60,000 張的獨立銷售量,成為奧克蘭街頭炙手可熱的新星。

M.C. Ant – Dance Floor (Produced by Ant Banks) 1989
在 MC Ant 出道作的成功之後,1988 年起,Ant Banks 開始與 M.C. Pooh(後來改名為 Pooh-Man)合作。兩人在 1989 年一起發行專輯《Life of a Criminal》,創下獨立銷量超過 20 萬張的驚人數字,其中的單曲《Fuckin’ With Dank》 更成為地下經典。這次的成功,讓 Too Short 決定將 Ant Banks 與 Pooh-Man 一同簽入旗下的 Dangerous Music 唱片廠牌,並與 Jive Records 合作。
Dangerous Crew
在介紹 Ant Banks 的生平,不能不提到 The Dangerous Crew 這個團體。Dangerous Crew 是由同樣來自奧克蘭的 Too Short 所領軍。這個團隊融合了現場樂手與饒舌歌手,成員包括:- 樂手:Shorty B(貝斯、吉他、鼓)、Pee-Wee(鍵盤、鼓、吉他)、Ant Banks(鍵盤、鼓機、混音)、Sean G(現場鼓手)
- 饒舌歌手:Too Short、Goldy、FM Blue、Dangerous Dame、Rappin' Ron、Ant Diddley Dog、Spice 1、Rappin' 4-Tay 和 Father Dom
- Dangerous Crew 旗下還有一支 R&B 團體 About Face,他們曾參與 Too Short 晚期的一些作品。
在時間先後順序上,是先由 Too Short 成立 Dangerous Crew,身旁主要是 Spice 1、Rappin' 4-Tay,大家都是一起從小玩到大的朋友。Too Short 生涯早期還有一位兒時玩伴 Freddy B,兩人在80年代初期算是奧克蘭最早起步的饒舌歌手,但 Freddy B 在8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在坐牢,雖然有資料說他也是 Dangerous Music 廠牌的共同創辦人,但可惜最後並沒有加入 Dangerous Crew 成為正式成員,等他出獄後 Too Short 早已建立起自己的帝國。
Dangerous Crew 在 1988 年獨立發行了首張同名專輯,當時年輕的 Spice 1、Rappin' 4-Tay 等人都有獻唱,此時 Ant Banks 則還未加入。1989 年之後,Pooh-Man 當時的經紀人遭到槍殺,急需其他合作機會,Too Short 便延攬 Pooh-Man 和 Ant Banks 一起加入。隨著各成員透過不同機緣陸續加入,Dangerous Crew 團隊的建置才正式定形,饒舌、製作分工明確,尤其以 Ant Banks、Pee-Wee、Shorty B 三人的製作團隊為主,等同是 Dangerous Crew 的核心骨幹。後來,這群人彼此支援,在各自的專輯中時常能見到 Dangerous Crew 的身影。
1991 年,Ant Banks 參與 Juice 的電影原聲帶,這迎來了他職業生涯首次的重大突破 - 在原聲帶中製作 Pooh-Man 的單曲《Sex, Money, & Murder》,成功贏得 Ant Banks 的第一張白金唱片。這首歌同時也成為 Pooh-Man 在1992 年發行的專輯《Funky As I Wanna Be》中的主打單曲。
同年,他與 Spice 1 合作製作《Let It Be Known》EP,並在 1992 年推出 Spice 1 的同名首張專輯,專輯銷量超過 50 萬張,獲得金唱片認證。主打單曲《In My Neighborhood》進一步奠定了 Ant Banks 在西岸音樂製作界的重要地位。
Pooh-Man - Sex, Money, & Murder (Produced by Ant Banks) 1991
Pooh-Man - Funky As I Wanna Be (Produced by Ant Banks) 1992
Too Short 逐漸注意到 Ant Banks 的製作才華,決定讓他協助轉變自己的音樂風格。1992 年,Ant Banks 參與 Too Short 的第七張專輯《Shorty The Pimp》,其中的《So You Want To Be A Gangster》取樣自 Grover Washington, Jr. 的 Black Frost、成為專輯中的代表作,展現出 Too Short 除了腥羶色的內容之外,也是能有嚴肅、深度的一面。此外,專輯中收錄另一首經典曲《In the Trunk》描繪了殘酷的奧克蘭街頭生活,這首歌後來被使用在 2018 年電影 黑豹《Black Panther》中的開場配樂。
1993 年,Ant Banks 為電影 Menace II Society 製作單曲《Packin’ A Gun》,收錄於當年 Billboard R&B/Hip-Hop 排行榜冠軍原聲帶中。
他在 1993 年製作了 Too Short 的第八張專輯《Get In Where You Fit In》,創作出《I’m A Player》和《Money In The Ghetto》等經典歌曲。接下來的幾年,Ant Banks 成為 Too Short 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包括其第九張專輯《Cocktails》和第十張專輯《Gettin’ It》,這些都是 Too Short 的經典之作,也堪稱是 Dangerous Crew 的黃金期。
Ant Banks 的音樂生涯中製作過無數經典作品。例如 Spice 1、Dru Down、Pooh-Man、Dangerous Dame、Goldy、Too Short、Rappin' 4-Tay ... 這票 Dangerous Crew 弟兄們的作品中都能見到 Ant Banks 的蹤影。尤其是在這些人生涯早期中,Ant Banks 的製作可說是奠定了他們未來發展的基礎,同時也確立了北加州的獨特風格。
Dangerous Crew 在 1995 年發行了最後一張團體專輯《Don't Try This At Home》,並在隔年解散,成員各奔東西。然而,並非所有成員後來的發展都順遂,例如 Rappin' Ron 在1996年遭到槍殺。部分人選擇逐漸淡出音樂圈,例如 Goldy、Dangerous Dame (直到2023年過世) 等,而 Pooh-Man 雖然仍健在,並在 2017 年推出作品,但影響力早已不復當年。即便如此,Dangerous Crew 曾締造了 8 張白金專輯和 3 張金唱片的佳績,如此亮眼的成績單已經足夠功臣身退,在歷史上寫下傳奇的一頁。
回顧90年代,Ant Banks 除了與 Dangerous Crew 弟兄們的合作之外,Ant Banks 持續與許多灣區當地的歌手合作。例如 E-40 在1996年發表的經典名曲《Rapper's Ball》也是出自 Ant Banks 的巧手 (MV 中有 2Pac、Ice-T、Mack 10 客串)。
Ant Banks – Packin' A Gun (1993)
Too $hort - I'm A Player (Produced by Dangerous Crew) 1993
E-40 - Rapper's Ball (Produced by Ant Banks) 1996
個人專輯
1994 年,Ant Banks 發行第二張個人專輯《The Big Badass》,這張專輯名稱靈感來自他的綽號。在這張專輯中,Dangerous Crew 一夥好手再次聯手合作,用 P-Funk 取樣、重低音貝斯與華麗的鍵盤旋律,打造出獨特製作風格,成為90年代北加州 G-Funk 的代表作品。
1995年,Ant Banks 透過 Jive Records 發行第三張個人專輯《Do or Die》,這是他的最後一張個人專輯。也是在此時期脫離了 Too Short 的 Dangerous Music,持續發展音樂事業。
1997年,Ant Banks 與新東家 Priority Records 合作,推出合輯 《Big Thangs》,邀請 Ice Cube、2Pac、King T、WC、Dr. Dre、Coolio、Mack 10 和 Ice-T 等西岸巨星參與,專輯銷量突破 30 萬張,成為 Billboard R&B/Hip-Hop 排行榜第 4 名,Billboard 200 排行榜第 20 名。
Ant Banks – Livin' The Life (1993)
Ant Banks – Parlayin' (Feat. Goldy) 1994
Ant Banks - Late Nite (1993)
T.W.D.Y.

1999年,Ant Banks 嘗試了新計畫 - 成立饒舌團體 T.W.D.Y.(The Whole Damn Yay),與 Rappin’ 4-Tay 和 Captain Save’Em 組團,推出專輯《Derty Werk》,其中單曲《Player’s Holiday》由 Too Short、Mac Mall 和 Otis & Shug 客串演出,取樣 Bill Withers 的Lovely Day,推出後立即大受歡迎,成為西岸嘻哈的另一首國歌。
這支作品應該算是 Ant Banks 最為人所知、耳熟能詳的歌曲,影響甚鉅。過了25年後、P-Lo 也在去年推出重製版本,邀請中生代 (G-Eazy、Kamaiyah、Larry June等)、新生代的歌手 (例如LaRussell) 齊聚一堂來致敬這些西岸前輩,頗有接班傳承的意義。
T.W.D.Y. - Players Holiday (Feat. Too Short, Mac Mall, Otis & Shug) 1999
P-Lo - Players Holiday '25 (feat. Larry June, Kamaiyah, Saweetie, LaRussell, G-Eazy, thủy, YMTK)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這張專輯收錄了由 Ant Banks 與 Pooh-Man 重新合作的《Ride Wit' Me》,象徵二人弭平了過往的嫌隙。
這邊補充說明這段牛肉 -
原本 Pooh-Man 與 Ant Banks 二人是好友,但在1993年後,Pooh-Man 可能是對合約內容感到不滿、跳出了 Too Short 的陣營 Dangerous Crew,並且發表《Judgement Day》這張火藥味十足的專輯,其中幾首歌曲就是直接針對 Dangerous Crew 來 diss。
例如《 Bring It 2 'Em》中直接對 Too Short 和 Ant Banks 開炮,或是針對 Spice 1 的《Studio Gangster》、針對 Goldy 的《Backstabbaz》等等,更嗆的是一段 skit 就叫做《Ant Banks Dis》,當中開酸 Ant Banks 根本不會寫詞、都是靠別人幫他寫。有趣的是,Ant Banks 也曾在訪談中提到自己當時其實不想出個人專輯,如果時間能重來的話,他應該會拒絕 Jive 發行個人專輯的計畫,Ant Banks 比較想當製作人。
Too $hort - Get In Where You Fit In (Feat. Rappin' Ron & Ant Diddley Dog) 1993
總之,雙方當時互看不爽、一來一往。Too Short 在1993年的《Get In Where You Fit In》回擊,雖然不是直接點名的 diss 歌,但長達八分鐘的歌詞中、毫無疑問就是表達 Pooh 在 Dangerous Crew 已經沒地位了。而 Pooh 在不久後因為染上海洛因毒癮,搶劫了一家 Walgreens 藥局而被判入獄服刑,後來他還因為其他案件 (搶銀行) 入獄,因此,Pooh-Man 在90年代其實已經沒什麼戲唱了,這場恩怨也隨著時間逐漸平息。等到出獄後 Pooh-Man 與各 Dangerous Crew 也都化開了彼此的心結,沒有進一步衝突。
2000 年,T.W.D.Y. 發行了他們的第二張、也是最後一張專輯《Lead the Way》,在這專專輯中 Rappin' 4-Tay 離開、改由 Dolla Will 取代。專輯中同樣是眾星雲集,邀請 Kokane、Kurupt、MC Eiht、Yukmouth、Ice-T、Too Short、King T、Dru Down 等人參與。可惜銷售成績慘淡,此後至今 T.W.D.Y. 再無推出任何新作。
2000年之後,Ant Banks 出產量逐漸減少,重心轉往家庭、也離開奧克蘭搬到其他城市居住,但並未放棄音樂,直到近年都還有一些單曲推出,例如2022年參與西岸超級天團 Mount Westmore 的首張專輯《Snoop Cube 40 $hort》,與 Big Zeke 共同製作單曲《I Quit》和《Ghetto Gutter》。
Ant Banks 可說是北加州嘻哈幕後的重要推手。個人認為 Ant Banks 在北加州的地位就像 Dr. Dre 之於 Death Row Records 一樣,都塑造了一整個世代的音樂風格,可惜其重要性常常被人忽視。
尤其 Ant Banks 和 Dangerous Crew 一夥人在沒有大型唱片公司支持或推廣的情況下,仍能透過獨立銷售賣出數十萬張的唱片。正如 Ant Banks 曾在訪談中回憶到 :
“I was doing independent tape, after independent tape, and they was all selling like 200–300,000 units. Just independently, with no label, no nothing.”
在電腦與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,能以這種方式達到如此驚人的成績和地位,實在令人欽佩!
參考資料
-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he_Dangerous_Crew
-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Ant_Banks
- https://chadkiser.com/2017/01/13/the-big-badass-a-comprehensive-illustration-of-ant-banks/
- https://chadkiser.com/2013/04/15/too-short-on-working-with-ant-banks-building-the-dangerous-crew-part-1-of-the-dubcnn-interview/
- https://www.dubcnn.com/2018/03/19/in-the-trunk-too-short-shorty-b-ant-banks-interview/
- https://www.dubcnn.com/2017/01/18/dangerous-crew-series-exclusive-interview-with-pooh-man-january-2017/
- https://medium.com/@bayareahiphoparchive/in-conversation-with-ant-banks-6ef287e95572
- https://medium.com/micro-chop/producer-ant-banks-sold-hundreds-of-thousands-of-cassettes-and-cds-without-a-record-label-8d0e7513341c
- https://www.dubcnn.com/2017/01/13/a-comprehensive-illustration-of-ant-banks-the-big-badass/
- http://streetsonbeats.blogspot.com/2006/04/battle-on-wax-pooh-man-vs-dangerous_14.html
留言
張貼留言